一周暴跌50%,东方通财务造假一锤定音!

价值线|出品

热公司 |栏目

边江|作者

秋水|编辑

价值线导读

本周,A股热公司,东方通必有一席之地。

在本周一晚官方对其财务造假一锤定音后,公司4个交易日股价完成腰斩,6万股东深陷泥潭。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造假曝光前,东方通完成了22亿元的大笔定增。然后后来两大核心项目进度不足0.5%,5亿补流资金耗尽,被质疑“挂羊头卖狗肉”。

第一创业的保荐代表人张德平、王璐两人无法逃脱干系。

彻查风暴将至!从高管失职、审计合谋到保荐机构失守,监管链条亟待追责。坐实造假,东方通很可能成2025年首只创业板退市股,为A股“造假-圈钱-退市”乱象再敲丧钟。

市场呼唤:严惩责任人,给常年羸弱的A股市场重塑信心!

(东方通股价走势图)

财务造假,一锤定音!

本周一,东方通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证监立案字0142025025号)显示,因东方通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如果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东方通还有可能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其实,东方通财务造假早有苗头。

早在2024年4月29日,因全资子公司北京泰策科技有限公司在2022年确认“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智慧云脑项目” 及 “临沂临港公安天网工程升级改造项目”收入时,确认依据不充分,致使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东方通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改正。这一调整使得2022年净利润从调整前的5921.41万元变为亏损3936.65万元,业绩发生根本性逆转。

紧接着在2024年6月6日,因公司2024年4月30日披露的《2022年年度报告(更正后)》部分内容有误,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徐少璞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近日,徐少璞也辞去了公司财务总监的职位。

值得一提的是,原审计机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后更名北京德皓国际)在2022年财报审计中“风险评估流于形式”“函证程序执行不到位”,被北京证监局警示。2024年审计团队频繁换人,新任合伙人刘文豪此前因多起违规被罚,独立性存疑。

再往历史追溯,2018年以1229.53%的溢价率收购泰策科技形成5.55亿元商誉,但承诺期后业绩“变脸”,2023年计提商誉减值3.27亿元,2024年继续计提3.5亿-4.2亿元。

市场质疑其通过“业绩洗澡”掩盖真实经营困境。

暴露前狂圈22亿:

定增疑云与项目烂尾

资料显示,东方通成立于1997年,2014年创业板上市,曾是中国中间件领域的所谓标杆企业,产品覆盖金融、电信、政府等领域,客户包括五大行、三大运营商及多个部委。其核心业务为中间件软件,被视为国产替代Oracle、IBM的关键力量。

创始人张齐春(1939年出生)被誉为“国产中间件之母”,上世纪90年代以近花甲之年创立东方通,带领公司对抗国际巨头。

2017年,年近八旬的她将实控权交予黄永军(原微智信业创始人),完成新老交替。

然而,黄永军掌权后,公司频繁并购、商誉激增,张齐春家族则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套现,逐步退出经营层,为后续失控埋下伏笔。

2023年6月,东方通以“把握信创机遇”为名完成22亿元定增,募集资金拟用于中间件升级和AI安全产品开发。

然而,项目真实性备受质疑。

首先,募资合理性存疑:定增获批时,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2022年修正后亏损、2023年巨亏6.73亿元),却以“技术升级”为由向市场抽血369。

其次,资金挪用嫌疑:截至2024年8月公司披露,两个核心项目“中间件能力提升”和“AI安全开发”进度仅为0.1%和0.3%,预定完成日期从2026年延至2027年,而补充流动资金的5亿元已耗尽。公司甚至将闲置资金用于理财,被指“挂羊头卖狗肉”。

东方通宣称定增旨在“突破国际技术壁垒”,但其产品竞争力并未提升。业绩数据也可以佐证这一点。

1月份公司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至8.15亿元,同比增长30%-46%;归母净利润亏损4.32亿元至5.3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73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69亿元至5.7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01亿元。

中间件业务收入增速放缓,而新拓展的网信安全业务持续亏损。募投项目延期暴露公司战略混乱,市场质疑其借政策风口套现而非务实创新。

一批人等待问责,请彻查!

此次财务造假,除了公司及审计机构,还有诸多人员需要为此负责,比如主导22亿定增的第三方中介机构。

1.公司责任人:高管集体失职

管理层:前财务总监徐少璞因财报披露错误被警示后辞职,现任董事长黄永军主导的并购策略导致商誉暴雷,需对财务造假负首要责任。

董事会:对审计机构频繁换人、募资项目延期等问题未尽监督义务,涉嫌合谋掩盖风险。

2.审计机构:从“合谋”到“甩锅”

北京德皓国际(原大华所)连续两年审计失职,2024年密集更换签字合伙人,新任刘文豪此前因金通灵财务造假案被罚,此次再涉东方通丑闻,暴露审计行业“换壳避责”乱象。

3.定增保荐与审核方:监管链条失守

保荐机构:未充分核查募资项目可行性,纵容亏损企业“画饼”圈钱。

(来源: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的公告)

2023年,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过程和认购对象合规性报告。

显然第一创业的保荐代表人张德平、王璐两人逃不了干系。

相关监管机构:2024年多次警示函未阻止问题升级,审核定增时忽视公司财务风险,监管响应滞后。

东方通事件是A股“财务造假-圈钱-退市”链条的又一缩影。

A股常年羸弱,请上层彻查到底,重塑市场信任。

若查实其造假,需严惩责任人、追缴不当利益,并推动退市赔偿机制落地。更重要的是,监管层应反思信创政策下的资本狂欢,堵住审计合谋、募资滥用等漏洞,避免“国产替代”沦为造假温床!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