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年前的今天,是我来到美国的第一天。一晃眼, 这么多年过去了。 但是那一天的经历,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一切仿佛刚刚发生在昨天。
1988年的早春3 月, 上海的天气已经开始转暖, 我带着准备好的行李上了飞机, 开始了我的美国之旅。当时的我, 英文水准只停留在一些很简单的课本用语上,口语很差。 不过,这次是去陪读, 有老公在太平洋彼岸迎接,我似乎没有很多的担心。
从上海虹桥机场登机,到美国的落地第一站是洛杉矶(Los Angeles, CA)。 入境,过海关,一切都很顺利,感觉甚好。接下来的行程是从洛杉矶飞去堪萨斯城(Kansas City, MO),再由堪萨斯城转机到爱荷华。麻烦来了!从洛杉矶到堪萨斯城的航班晚点,误了从堪萨斯城去爱荷华的飞机。当晚只能滞留在堪萨斯城!我呆站在航站的柜台前,头脑一片空白。柜台里侧站着航空公司的值班人员,是美国人。因为英文不好,没法和他们交流。他们看着我,我看着他们, 不知道怎么办。好着急啊。。。。。。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的过去。煎熬中,好像等了很久。终于,他们告诉我,找到了一位会中文的,让我接电话。我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找到自己同胞了!赶紧着接过电话。电话里一位有着浓浓的广东口音的先生告诉我,他的中文很差劲,不过会尽力帮我,讲清楚机场人员对我的安排。经过他一番努力,我终于明白了, 当地机场人员会送我去附近的希尔顿酒店住一晚, 次日一早有车接我回机场。让我坐第二天早上的飞机去爱荷华.
这一晚, 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晚。因为语言不通,我不会问,也不敢问,所以既没吃,也没喝,空着肚子度过了20多个小时。住进旅馆时天已黑了,我忽然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心里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恐惧。那天晚上,我把酒店房间里凡能搬动的桌子和椅子全部挪到门口,顶着房门。生怕有人袭击。更糟糕的是, 第二天早上离开酒店时,竟然要我付16美元! 16美元?这么多啊! 要知道, 在那个年代,出国的人最多只能兑换60美元。16美元对我来说可是很大的一大数目啊!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付, 也不想付,但又不能不付。接我去机场的车在外面等着。 我一咬牙把钱给了他们。拿着收据就上车了。(注:后来老公仔细查看了收据,说这是酒店收的有线电视费pay-per-view)天哪,我都不知道我看了多少电影。要收这么多钱啊! 再说,我什么也没有看懂啊!
终于又回到了机场。离上飞机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我在候机室附近坐下。突然,看见不远处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些饼干. 那时候,我已经有20多小时没吃东西了,早已是饥肠辘辘。我的双腿不由自主地朝着桌子的方向挪动。 到了桌子前,看见饼干旁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Free”。这“Free”是何意思? 虽然很饿, 我也不能不明不白吃别人东西。 怎么办呢? 我又重新坐了下来, 从手提包里拿出了字典,一查,明白了!免费!不用付钱的! 我赶快走到桌子前,拿了几块饼干充饥....
这天上午,到爱荷华的飞机很准时, 终于在机场和老公见面了!经历了一路的波折, 来美国之前的喜悦心情已经无影无踪。 在我见到老公的一霎那,好想靠在他的肩膀上哭上一场。 可是,有老公的朋友在一旁,我使劲没有让眼泪流下来。当时,老公是一个穷学生,来美国不久,没有车。 是朋友小秦开车和他一起来接我的。 我们拿到了行李, 坐上了小秦的车,缓缓驶出机场,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一路上, 向他们讲述着我旅途中的故事和感受。大概30多分钟后, 车子把我带进了爱荷华大学城 (Iowa City, IA)-- 我在美国的第一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