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 : 美国联邦调查局在胡佛率领下,伪造大量有关马丁•路德•金嫖娼的证据,以达到迫害这位民权领袖的政治目的,是世界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公案。现在相关谣言在围脖再次疯狂流传,令人遗憾。我有一个梦想,围脖不再造谣传谣。
-------------------------------------------------------------------------------
- 编辑本段埃德加·胡佛
- 近20多年来,一位名叫理查德·海科的作者走访了十几位知情人,并查阅了上千份有关胡佛的文件,日前终于写出一本揭露胡佛权力秘密的新书《傀儡王:J·埃德加·胡佛的秘密一生》。
1924年,当时还是一名司法部年轻律师的胡佛被任命为FBI局长,没有人会想到,他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48年。在那48年里,美国换了8位总统,16位总检察官,但FBI局长却始终名叫J·埃德加·胡佛。他所拥有的权力是之后任何FBI领导所无法超越的。
理查德·海科在书中写道:“胡佛知道怎样保守秘密,这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他不仅知道这些秘密,而且没有人知道他究竟知道哪些秘密。”“没有一位总统敢解雇胡佛,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
- 编辑本段以胡佛名字命名的FBI大楼
- FBI侦探只效忠他一人
在胡佛的指挥下,FBI成为一个严密而有序的机构。这个机构里有他建立的指纹档案系统和犯罪实验室,当然还有能干的FBI侦探。胡佛要求这些侦探对自己绝对服从。理查德说:“他的这支队伍中所有人都只效忠他一人。他们从来不听首席检察官的命令,也不听美国总统的命令,他们只听胡佛的命令。”他掌管着华盛顿的钥匙。
胡佛创造了一个关于自己的神话,这样便没有人敢要他离开。
理查德说,胡佛的神话来自于对现代公共关系的掌握。他不仅掌管着FBI,还在任何地方控制着它的形象。胡佛甚至要求好莱坞听从自己的命令,摄影棚里拍摄犯罪片时都必须遵循胡佛的意志。理查德说:“每个细节都在他的监视之下。他对每部电影,每个场景,每个脚本,每名演员都进行审阅。每件事情都要经过他的批准。”在电影《国民公敌》拍摄时,胡佛给演员詹姆斯·卡格尼的惟一建议就是“在结尾你必须要死掉,因为我不想看到任何骗子活在这个世界上。”
- 编辑本段胡佛与肯尼迪左
- 胡佛有罗斯福夫人裸照
胡佛还不仅操控着FBI的形象,更多地还控制着自己的形象。为了避免丑闻的出现,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全部私生活。“对于像他这样一个有权势的人来说,要保持自己的形象,只有牺牲自己的生活。放弃自己的生活就是他的生活,除此之外他没有其它的生活可言。”
在《傀儡王:J·埃德加·胡佛的秘密一生》一书中,作者还揭示了胡佛心胸狭隘的一面。作者称,只要胡佛认为有人对自己产生了威胁,他就会用自己的权力让他们的日子不好过,马丁·路德·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理查德说:“胡佛觉得自己遭到了这位民权运动领袖的羞辱,因为马丁·路德·金竟敢不接胡佛的电话。”“就从那个没被接听的电话开始,马丁·路德·金在余下的生命中就不再有自由可言。胡佛像幽灵般地缠绕着他,对他进行窃听甚至跟踪。”
1971年,美国一杂志刊登一幅漫画,认为胡佛掌握美国生杀大权。
在写书的过程中,理查德还发现,在胡佛所收集的秘密文件中有一些是用作他的私人用途的,其中包括一些裸照。理查德说:“他有很多人的裸照。这是他为自己收集的下流文件。他对色情文学绝对有很大兴趣。当然,他可以堂而皇之地辩解说,自己需要知道事情的真相以便采取对策。”
美国NBC记者约翰·霍肯贝瑞在采访理查德时问起了这些裸照的主角都有谁,理查德回答说:“玛丽莲·梦露,这并不让人惊奇。不过还有其他人,其中包括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这让霍肯贝瑞感到无比惊讶,“天哪,请原谅我的好奇。怎么可能有人拍到她的裸照,甚至有人会想要她的裸照呢?”理查德回答说:“当时好莱坞影星W.C.菲尔兹手头上碰巧有这么些照片,有人说是罗斯福夫人埃丽诺的。胡佛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向菲尔兹表示想看看这些照片,菲尔兹就给了他,这应该也是胡佛权力和手段的体现。”
- 编辑本段胡佛死后葬于华盛顿
-
胡佛带着秘密进坟墓 尼克松额手称庆
在华盛顿,胡佛本人就是一个神话。对他来说,他拥有别人不可能有的东西,他知道别人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一直到死,胡佛都认为自己是美国的终极保护者,这也是许多美国人一度所认为的。
“他在适当的时候死了”
1972年5月2日早上,胡佛被发现死于华盛顿家中的卧室地上。当天下午,尼克松总统在自己的私人日记上写道:“他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死了:幸运的是,他是在位的时候死的。如果他在之前被迫下台抑或主动辞职,他都很可能被人杀死。”
然而,在对全国发表的官方讲话上,尼克松却是这样说的:“今天,所有美国人都对J·埃德加·胡佛先生的去世感到悲伤。作为联邦调查局的局长,胡佛先生拥有赤诚的忠心,卓越的能力和非凡的奉献精神。可以说,他是在他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年代里的一个传奇。”
“危险环境离我们而去了”
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把他的去世视为美国的一个损失,但还是很少人敢表达自己的这种想法,因为大家都害怕遭到这个神秘人物的报复。马丁·路德·金的遗孀是少数一个敢说出这种看法的人,她说:“一个可悲和危险的环境终于离我们而去了。在胡佛的统治之下,FBI所收集的文件里充斥着谎言,据说还有一些政府高官,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丑闻。这种爆炸性的秘密必须以适当的方法被掩盖,而黑人和黑人自由运动就成了这种不名誉活动的靶子。”
她所指的这些秘密文件据称包含着许多肮脏的丑闻。然而,这些丑闻正是胡佛权力的来源。胡佛处理这些秘密文件的方式也相当特别。他从来不会向任何无关的人透露这些丑闻的细节,而只让那些可能受丑闻连累的关键人物知道自己手中掌握着他们的秘密。这是一种无声的恐吓:只要这些消息没有被公众知道就绝对有效。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胡佛确保这些秘密没有一个字被走漏。从来没有一个例外。事实上,这些文件被保存得如此机密,以致于没有人敢肯定它们是否真的存在。但是,胡佛他自己知道,而这就足够了反谍计划(COINTELPRO) 主条目:en:COINTELPRO
1956年,胡佛因美国最高法院限制司法部起诉政见不同者,尤其是共产主义者的判决感到愈发沮丧。也正是此时,他打着“反谍计划”的幌子,组建了一个“肮脏”的秘密项目。直到1971年被曝光,这个秘密项目始终在运作,胡佛和联邦调查局也因此遭到了尖刻的批评。反谍计划最早被用来瓦解美国共产党,后来又被用来对付诸如黑豹党、马丁·路德·金组建的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SCLC),三K党,新纳粹主义者组织美国纳粹党以及其他团体。它的破坏手段包括渗透,盗窃,非法窃听,伪造文件和散布针对目标组织主要成员的谣言。一些作家还指控联邦调查局在反谍计划中运用的手段还包括煽动暴力和谋杀。1975年,反谍计划受到爱达荷州共和党参议员弗兰克·丘奇领导的“美国众议院负责调查政府情报行动专门委员会”(英文:United States Senate Select Committee to Study Governmental Operations with Respect to Intelligence Activities,又被称为丘奇委员会)的调查。最终,该计划被宣布为非法和违反宪法。
通过收集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政客的不光彩且可能造成伤害的信息,胡佛积累了巨大的力量。据前代理总检察长劳伦斯·赛博曼(1974-1975年在任)所言,联邦调查局局长克劳伦斯·凯利认为这些文件并不存在或者早已被销毁。1975年1月,在《华盛顿邮报》披露后,凯利在他的外间办公室中找到了这些文件。国会司法委员会要求赛博曼就此作证。一项由大卫·加罗主持,针对胡佛的文件的广泛调查表明,胡佛,他的继任者威廉·沙利文,以及联邦调查局都是可靠的。
1956年,即胡佛将马丁·路德·金作为目标数年前,他曾和一位来自密西西比州芒德拜龙的民权领导人T.R.M.霍华德曾有过公开交锋。在一次全国巡回演讲中,霍华德曾批评联邦调查局在对乔治·W·李(George W. Lee),兰默·史密斯(Lamar Smith)和艾莫特·泰尔(Emmett Till)的种族谋杀侦查上存在失职。胡佛不仅给媒体写了一封公开信,称这些说法都是“不负责任的”,还秘密赢得了全美有色人种促进协会(NAACP)的律师瑟古德·马歇尔的协助,损毁霍华德的名誉。
- 编辑本段对后来的影响
-
胡佛曾担任华纳兄弟公司1959年电影《调查局故事》(The FBI Story)和1965年一部长期播映的衍生电视连续剧《联邦调查局》(The F.B.I.)的顾问,以此来确保华纳兄弟公司的影片中对于联邦调查局的描写比当时其他犯罪类戏剧更正面。
1979年,由参议员理查德·史威克负责的国会暗杀调查专门委员会(HSCA)重开对肯尼迪总统暗杀事件的调查。该委员会认为胡佛领导的联邦调查局“在调查总统被阴谋暗杀的可能性方面存在失职”。委员会更进一步认为联邦调查局“缺乏同其他部门信息共享的机制”。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联邦调查局总部(J. 埃德加·胡佛大楼)是以胡佛的名字命名的。由于胡佛本身颇具争议性,常常会有提议改名的声音。2001年,参议员哈里·瑞德曾联署要求去掉大楼上胡佛的名字。他宣称:“联邦调查局大楼上胡佛的名字是一个污点。”但该提议并未被参议院采纳。
- 编辑本段个人生活
-
性取向
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和副局长克莱德·托尔森。胡佛终身未娶,而至少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有关于他是同性恋的传闻。联邦调查局的副局长同时也是胡佛的继任者克莱德·托尔森被认为是他的同性情人。
一些传记作者曾澄清胡佛同性恋谣传,特别认为与与托尔森发生关系不太可能,而其他人则认为两人的恋情极有可能甚至是“确信无疑”的, [21] 还有一些人提到了谣言,却没有表达立场。胡佛将托尔森描述成他的“另一个自我”(alter ego):一个不仅可以在白天亲密无间的工作,而且可以一起吃饭,去夜店以及度假的人。两人之间极度亲密的关系常常被拿来当作两人恋人关系的证据,尽管一些了解他们的联邦调查局雇员,例如马克·费尔特(Mark Felt),说这种关系仅仅是兄弟情谊。
托尔森继承了胡佛的房产,并搬入其中,并接过了覆盖在胡佛灵柩上的美国国旗。托尔森在国会公墓(Congressional Cemetery)的墓地于胡佛的仅有数码之遥。
罗伊·科恩律师,曾在50年代协助胡佛调查共产主义者,他本人也是一个未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认为胡佛对自己的性欲十分恐惧,以至于不能尝试拥有正常的性生活或感情生活。据传科恩曾称穿女装的胡佛为“玛丽”(Mary)。
在其1993年的传记《官方的及秘密的:胡佛的隐秘生活》( Official and Confidential: The Secret Life of J Edgar Hoover), 安东尼·萨默斯引用了目击者苏珊·罗森蒂尔(Susan Rosenstie)的话,她称曾看到过胡佛在20世纪50年代时着异性装扮,她说曾两次见过胡佛穿着有花边的蓬松黑裙,长筒袜,高跟鞋,以及黑色鬈假发,出现在同性恋群交派对中。[25][26][27]
“ 1958年,双性恋百万富翁,蒸馏酒制造业者及慈善家刘易斯·索伦·罗森蒂尔(Lewis Solon Rosenstiel)问他的第四任妻子苏珊·罗森蒂尔(Susan Rosenstie),曾与另一个双性恋者有过9年婚姻的她,是否见过“同性群交”。尽管苏珊曾经一度对于自己68岁的丈夫和他的律师罗伊·科恩同床而感到惊讶,她告诉萨默斯她从未被邀请去见证男性间的性爱。问过这个问题之后不久,在苏珊的同意下,这对夫妇共同前往曼哈顿的广场饭店。科恩,曾担任参议员约瑟夫·雷芒德·麦卡锡和共和党权力经纪人(power breaker)的助手,在门口迎候他们。当她和丈夫进入套房后,“苏珊说,她认出了另外的一个人:约翰·埃德加·胡佛”,联邦调查局局长,她曾在纽约上东区的排屋中见过他。胡佛,刘易斯解释道,给予他接触有影响力的政客的机会,他则部分通过为局长的赌博债务埋单来答谢。 ”
萨默斯还说,黑手党曾经敲诈过胡佛,结果是胡佛不愿意采取积极行动遏制有组织犯罪。尽管未被证实,有关易装癖的指证广为流传,“J·艾德娜·胡佛”成为了电视,电影和其他地方的笑谈。用作家托马斯·多亨迪(Thomas Doherty)的话说,“在美国流行文化中,胖胖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可能成为克里斯汀·约根森(Christine Jorgensen,首个广为人知的变性人)实在太诱人,不能不细细品味”。大多数传记作家认为联邦调查局正调查黑手党的情况下,黑手党敲诈的说法实在不足采信。杜鲁门·卡波特曾帮助散布这些谣言,而他曾说过,他更感兴趣的是激怒胡佛,而不是检验这些传言的真假。
胡佛追踪并威胁任何对于他性取向含沙射影攻击的人。他还散布毁灭性的、无根据的谣言称,阿德莱·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是同性恋,阴谋破坏自由政府1952年的总统选战。 他的大量秘密文件包含了对于埃莉诺·罗斯福传言的同性恋人的监听材料,被猜测是意图用来进行敲诈的。
前苏联的公开档案中有证据表明,苏联为了达到诋毁美国的目的,运用同性恋传言来诋毁胡佛。左翼对于胡佛同性恋行为和关系相关报告的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怀疑他的恐同行为。为了解释他明显自相矛盾的行为,人们认为胡佛是很典型的内在性恐同者,他对自我的厌恶解释了他为什么一面迫害同性恋者,一面自己又是同性恋和易装癖者。反对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胡佛是他那个年代的产物,认为同性恋是“个人生活”,这与50年代开始的“有选择权利”运动的潮流相抵触;胡佛对待同性恋权利运动组织与其他异见团体的看法一样:对联邦调查局的威胁。
胡佛的传记作者理查德·汉克并没有纠缠于胡佛的同性恋传闻,而是爆料说胡佛和女演员多萝西·兰默在20世纪30年代晚期和40年代早期曾有过交往。在胡佛死后,兰默也并没有否认自己在两次婚姻之间曾有过一段和胡佛的恋情。汉克还爆料说,四、五十年代时,胡佛曾经常同舞蹈家和演员琴吉·罗杰斯之母莱拉·罗杰斯(已离异)一起出现在社交场合,以至于很多他们共同的朋友认为他们最终会结婚。作为总统林登·约翰逊特别助手且私交甚密的好莱坞资深说客杰克·瓦伦蒂尽管曾和约翰逊的私人秘书有过两年的婚姻,仍然于1964年受到FBI关于他和一位商业摄影师是否有同性关系的调查。华盛顿邮报根据阳光法案得到了相关资料,并报道了此事。
- 编辑本段位于华盛顿特区国会公墓中的胡佛之墓
-
疑似有黑人家庭背景
黑人作家米莉·麦克吉(Millie McGhee)[35]在她2000年的书《揭秘》(Secrets Uncovered)中宣称和胡佛有亲属关系。根据麦克吉的口述家族史,这个来自密西西比州的家族的一支,也姓胡佛,和华盛顿特区的胡佛家族有联系。胡佛的父亲并不是档案上所说的迪肯森·奈勒·胡佛,而是来自密西西比的爱佛瑞·胡佛。系谱学家乔治·奥特(George Ott)深入调查了这些说法,并找到了一些支持上述说法的证据,同时还发现官方档案中对于胡佛出生的那个华盛顿家庭不寻常的争论,但并没有找到任何决定性的证据。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胡佛的出生证明是在1938年,也就是他43岁时才开具的。
- 编辑本段怪癖
-
在他的书《无处左转》中,前特工约瑟夫·L·斯科特将胡佛描述成一个严厉且偏执的老人,他令所有人感到恐惧。例如,斯科特称,胡佛喜欢在备忘录的页边空白处批注,如果备忘录的页边太窄,他就会批注到:“注意边界(Watch the borders)!”没有人敢去问他这样写的原因,而是派人去询问边界巡逻队在美加和美墨边界是否有异动。直到一周后,总部的一个职员才明白这句话是指备忘录的纸边。斯科特还说,那一段时期错误增加的边境活动最终导致了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加斯·豪尔被捕。
- 编辑本段和共济会的联系
-
胡佛是一个“投入的”共济会成员,被共济会南部分会授予33级荣誉(共济会的组织结构,33级为最高)。“他于1920年11月9日,他26岁生日前两个月被提拔为“大师级”(Master Mason,共济会中的第3级)。在他52年的会员生涯中,他获得了不计其数的奖章,荣誉。”最终在1955年,他被提升为第33级荣誉总巡查,并于次年被授予共济会的最高认可——大荣誉十字。
- 编辑本段荣誉
-
1938年,胡佛在为俄克拉何马州浸会大学毕业典礼演讲时,接受了该学校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1950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授予胡佛大英帝国勋章和荣誉骑士头衔。他因此可以在名字后署上字母KBE,但由于他是美国公民,不能使用“爵士”头衔。
1955年,胡佛被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授予国家安全奖章(National Security Medal)。
1955年,胡佛被共济会授予33级荣誉总巡查,并在1956年获得其最高认可——大荣誉十字(Grand Cross of Honour)。
1966年,他获得总统林登·约翰逊授予的杰出贡献奖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Award),以表彰他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时的表现。
华盛顿特区的联邦调查局大楼以他的名字命名。
胡佛死后,国会通过决议,允许他的遗体在国会山圆形大厅里供人瞻仰,这种荣誉在当时只授予给过另外21个人。
国会还通过决议,刊印一份纪念手册来追思胡佛。《约翰·埃德加·胡佛:美国国会纪念颂词以及与他的生活和工作有关的文章和社论》(J. Edgar Hoover: Memorial Tributes in the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Various Articles and Editorials Relating to His Life and Work)于1974年出版。
- 编辑本段相关描写
-
约翰·埃德加·胡佛作为戏剧角色曾多次在电影和电视中,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971年伍迪·艾伦的电影 《疯狂》(Bananas)中,胡佛由一个大块头的女性黑人演员多萝西·福克斯(Dorothi Fox)饰演。
波德瑞克·克劳福德(Broderick Crawford)和詹姆斯·韦恩怀特(James Wainwright)在1977年由拉里·科恩(Larry Cohen)执导的电影《胡佛私人档案》(The Private Files of J. Edgar Hoover)中饰演胡佛。
在1983年的电视电影《血债世仇》(Blood Feud)中,演员厄内斯特·博格宁(Ernest Borgnine)饰演胡佛。
在1987年的电视电影《J·埃德加·胡佛》中,演员崔特·威廉姆斯(Treat Williams)饰演胡佛。
在1992年的电影《卓别林》中,演员凯文·唐(Kevin Dunn)饰演胡佛。
演员理查德·戴萨特(Richard Dysart)曾两度饰演胡佛,一次是在1993年的电视电影《玛瑞琳和鲍比:她的最后韵事》(Marilyn & Bobby: Her Final Affair)中,另一次是在1995年由马里奥·范·皮布尔斯(Mario Van Peebles)执导的电影《黑豹》(Panther)中。《黑豹》中的胡佛被描述成一个暴虐而腐败的种族主义者,通过非法勾当意图整垮黑豹党。
在1996年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执导的电影《尼克松》中,演员鲍勃·霍金斯(Bob Hoskins)饰演胡佛。
在1996年未公映的《全民公敌》(Public Enemies)中,布莱恩·派克(Brian Peck)饰演胡佛。
在2009年迈克尔·曼执导的电影《头号公敌》(Public Enemies)中,比利·克鲁普(Billy Crudup)饰演胡佛。
在动画片《狂欢三宝》(Animaniacs)中,恶搞了二战时政治宣传对大后方影响,动画人物华纳兄弟(Yakko, Wakko, and Dot)受其影响在收集丝质长袜,而胡佛则迫切的亲自前来取这些袜子。
在游戏《克苏鲁的呼唤:黑暗角落》(Call of Cthulhu: Dark Corners of the Earth)中,胡佛率队缉捕印斯茅斯(Innsmouth,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作品中的虚构地名)的炼金者。
在美剧《X档案》(The X-Files)以及其姊妹剧《千禧年》(Millennium)中,加拿大演员大卫·弗雷德瑞克斯(David Fredericks)饰演胡佛。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加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胡佛个人传记新片,扮演美国FBI传奇人物J·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社交网络》中的帅哥艾米汉莫将扮演时任FBI副局长、胡佛的同性恋情人克莱德·
托尔森。该片将于2011年11月在北美地区上映。
- 编辑本段对黑手党和民权组织的回应
-
五十年代,知名记者杰克·安德森曝光了黑手党有组织犯罪网络的庞大势力范围后,有关胡佛不愿意集中联邦调查局资源对付黑手党,甚至刻意淡化其威胁的相关证据被媒体和批评者拿来攻击他。胡佛采取报复行动,对安德森的骚扰行为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他针对那些和颠覆分子保持联系的民权组织成员所采取行动还导致了意图名誉诽谤的指控。女演员简·瑟伯格(Jean Seberg)和马丁·路德·金就是很好的例证。
胡佛亲自指挥联邦调查局对肯尼迪遇刺案进行调查。众议院调查暗杀专门委员会于1979年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批评了联邦调查局、沃伦报告以及其他部门的表现。该调查报告同时还批评了联邦调查局不愿意彻查总统被刺杀可能性的行为。
- 编辑本段晚年
-
总统杜鲁门、约翰·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均考虑过要将胡佛撤职,可是都认为此举的政治成本或许会难以承担。直到1972年因高血压逝世,胡佛在国会中一直都得到了有力的支持。联邦调查局的指令由副局长克莱德·托尔森(Clyde Tolson)下达。不久之后,理查德·尼克松总统任命刘易斯·帕特里克·格雷(L. Patrick Gray),一位没有联邦调查局工作背景的司法部官员作为执行局长,而马克·费尔特留任副局长。担任联邦调查局的要职被认为是最终导致费尔特成为告密者的原因,也就是后来常常被提及的 "深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