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bGwm2819SucIlsJiMd_KsQ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勇于表露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自己真实的性格。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LGBTQ+成为了一个更为普及的话题。
布朗大学作为美国著名的常春藤名校,自2010年以来,自我认定为LGBTQ+群体的学生人数达到了38%左右。
而在十多年前,布朗大学也做过一项类似的调查,当时认为自己是LGBTQ+群体的学生只有14%。
很多人对于LGBTQ+群体的认知基本还停留在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的阶段,其中还包含着其他很多的小群体,大家应该都没有听说过。
LGBTQ+当中,L、G、B表示的是一个人的性取向,分别指代的是女同性恋(Lesbian)、男同性恋(Gay)和双性恋(Bisexual)。
T、Q是表示一个人的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fy),T是指跨性别者(Transexual),Q是指酷儿(Queer)或是对性别认同存在疑惑的人(Questioning)。
最后这个+号则是囊括其他未经分门别类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同,比较常被提到的有变性人(Intersex)、无性恋(Asexual)或者同盟者(Ally)等等。
短短几十年,这个群体在美国已经从受到压制和歧视变成了被广泛接受和倡导。
1945-1969 Homophile Movement时期
这个阶段是美国LGBT运动的初始阶段,首要目标就是为LGBT争取社会的容忍。相关组织少而小,并且都见不得光。
因为当时的同性恋群体总是在夜色中出现,所以还被称为“Twilight Lovers”。
1969-1974 Gay Liberation解放运动时期
这一阶段民权运动风生水起,社会观念变得更加开放了,美国的LGBT运动目标开始从争取容忍转变成为争取改变社会的看法。
1969年的石墙事件是一个重大转折点,美国警察对于LBGT群体长期进行敲诈勒索骚扰,又一次突袭了纽约的石墙酒吧,LGBT群体开始了自发抵抗。
1973年,美国政府和心理学组织不再将同性恋认定是精神疾病,也不再允许强制治疗。
1975-1983 Gay Rights Movement权利运动时期
这一阶段的运动目标开始放在为同性恋群体争取更多的政治和法律权益,开始与政治家和国会议员合作,但同时又将跨性别者和间性者等群体排除在运动之外。
1988年10月10日被设立为美国的国家出柜日(National Coming-out Day)。
1990年5月17日,国际卫生组织将同性恋去病理化,这一天也变成了“国际不再恐同日”。
同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律条文,认定歧视HIV携带者为非法行为。
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废除了同性恋性交非法的法律。
2011年,第一次有超过半数的美国公民表示支持同性婚姻,并且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去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属于LGBTQ+群体,远高于美国成年人的整体水平(7.2%),并且相较于2008年激增了3倍不止。
除了布朗大学以外,NBC报道称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2022届新生中,分别有23%和18%的学生也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程度的同性恋取向。
其中,文理学院LGBTQ+学生的比例可以说是独占鳌头。
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美文理学院的学生当中,大约有38%的学生具有同性恋倾向。
名列前三名的史密斯学院、威尔斯利学院和欧柏林学院的LGBTQ+的学生群体占比分别高达70%、61%和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