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不看。然又看了一篇:第六则 云门十五日。看来这一天时间够长,一天里有多少的念头在转动,一天又能干多少的事。今天我跑了银行,跑了超市,跑了健身房,跑了咖啡馆。这都是在外头。回到家是家务拖地洗米做饭洗菜炒菜,然后后院又是修剪,拿着扫把露台上下扫地上的树枝说是要扫地修行象金庸小说里的扫地僧一样。除了这些我在电脑上还看了什么呢?我在博客更新了,把微信这几天发的都放进了博客并起名“夏记篇”并发了最近的二篇在论坛。我同时读了一首好诗。然后网上又一次浏览了法国女画家Jacqueline Marval 的介绍与作品。她有二张肖像画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一张是她的爱人给她画的一张她自己画的自画像。她的爱人名叫Jules Flandrin 也是一位画家。可以看出他倆的风格是与野兽派有一点距离。但Marval 的画作对马蒂斯与毕加索都有灵感启发。我觉得马蒂斯是一位非常理性的画家,他非常确定自己在作品上创作的理想。毕加索比他走得郁闷,基本上我觉得毕加索是分裂的所以是非常痛苦的。Marval 的自画像是1900年画的,画中人像很调皮,有一种很特别的耐人寻味的表情。这就是我理解的图像比摄影更真的意思。摄影或许有可能这样展现,但那变成了剧照的感觉。但绘画就不一样,它是一种可以持久的观看。Flandrin 是1907年画的像,画像里人物严肃。但两张眼神似乎一致。他画出的神态与她在1925拍的一张照片上看出那神态几乎是一模一样。不过他画得更梦幻,是一种梦幻中的冷峻。难怪他们说她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她确实是非常自信笃定的女性。她的还有两幅画我也印象深刻一张是海滩的一张是裸体女人与动物的画作。裸体女人的画作我也凝视了很久,吸引我的还是女人脸部的表情。这张画作你似乎无视了那副身体,关注点全在脸部表情神态。我想她创作的是雌雄同体的魄力。这个神态又让我想起了墨西哥女画家Frida kahlo的许多自画像。Marval 过世于1932年法国巴黎。那时的法国是怎样的艺术氛围。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1924年去国离乡远走欧洲,1933年在法国学习艺术是当时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员。
已是傍晚时分,我随意地翻到了这一页。《禅是一枝花》第六则 云门十五日。这篇认真看好懂,日本人的生活态度。最后那位禅师解读得也好。看到了最后写到:即是像红楼梦大观园的悲欢愁绝,亦有着大荒山青梗峰下灵河畔的悠悠岁月为其境界。突然间脑海里浮现了贾宝玉最后的形象。接着想到了悲欣交集的字眼。我知道这是弘一大师的名言。网上查阅:弘一大师的绝笔是悲欣交集见观经。出于佛经《楞严经》卷 6 中有:“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
日本前几年拍过一部电影《日日是好日》。我刚好看了。今天才知这一则的内容。日本人的人生态度就是日日是好日。做事态度是初出茅庐。